一位來自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員介紹了一款每瓦亮度高於白熾燈泡的固態白光光源。

 

「白光有機發光二極體(white OLED)的每瓦發光效率早已超越白熾燈泡,然而其整體效率卻受限於外部結構」,密西根大學工程系教授Stephen Forrest表示。藉由在白光OLED上組裝一個具有閘格(grid)和微鏡片(micro lenses)的串聯系統,該裝置即可達到每瓦70流明的發光效率——幾近螢光燈管的90流明,而白熾燈泡的發光效率僅為15流明。

 

Forrest表示,「利用我們閘格和鏡片結構技術,可設計出高達78流明的發光效率,幾乎達到螢光燈的發光效能。由於螢光燈管的光線是向四周射散,燈管中的光線也因此大量流失,而我們的白光OLED是針對各種比螢光燈亮的應用所設計。」

 

Forrest表示,其突破性技術將使白光OLED最終得以取代白熾燈泡和螢光燈管,而白光OLED的導光板也能隨著各種特殊應用改變其外型。

 

由於照明所消耗的電力佔全美電力消耗的22%,因此白光OLED光板可望獲得相當大的市場機會。密西根大學的Michigan Memorial Phoenix Energy學院與Forrest共同針對此一創新技術進行開發,主要是開發可替代‘煤發電’(coal-generated electricity)的‘綠色環保’技術。

 

白光OLED是利用重組有機半導體塗層間的電子空穴(Electron-hole)來產生光,這種基於碳的有機半導體塗層目前已為業界廣泛使用。藉由將有機半導體材料運用在便宜的塑膠板或金屬線圈基板上,並使用低溫、捲帶式(roll-to-roll)製程技術取代昂貴的矽基板技術,白光OLED保證能降低照明製程的成本。

 

然而不幸的是,幾乎60%由白光OLED產生的光受限於半導體塗層間——從裝置內的玻璃蓋反射回去。針對這個問題,Forrest使用將閘格蝕刻在矽氧化物上的半導體層,將受限在玻璃蓋中的光線折射到球面(dome-shaped)微鏡片層,並將受限於裝置內的光源導出。

 

Forrest計劃下一步將與Universal Display公司合作,開發亮度更高的白光OLED,同時降低閘格和鏡片製程技術的成本。

 

Forrest表示,Universal Display採用比我們更為有效的製程,該公司已開發出120流明的白光OLED,若他們選用我們的閘格和鏡片,他們將可開發出較螢光燈管更高效的白光OLED。

 

Universal Display以及美國能源部(U.S. Energy Department)共同贊助了Forrest的技術開發工作。

 

 

(參考原文:White OLEDs made brighter than light bulbs)

 

(R. Colin Johns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