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式觸控技術當道 人機介面設計寫新頁 | ||||||
新通訊 2008 年 8 月號 90 期 | ||||||
文.黃繼寬/侯俊宇 | ||||||
人機介面設計的優劣,直接關乎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與產品的價值高低。特別是在強調多功能整合的今日,人機介面設計更為能否脫穎而出之關鍵。而隨著電容式觸控技術成功導入可攜式裝置市場之後,各家業者立刻蜂擁跟進,也掀起一場人機介面設計革命。 | ||||||
近期各種可攜式裝置的抬頭,紛紛帶動人機介面設計的翻新。從最早蘋果(Apple)、宏達電(HTC)等各式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致力於單點、多點觸控人機介面之研發,再到可攜式導航裝置(PND)、可攜式媒體播放器(PMP)等消費性電子,皆可看到新型態人機介面之應用。然而,相關技術並非一蹴可幾,仍有諸多門檻須要跨越。 觸控技術帶來許多新挑戰 在可攜式裝置市場上,薄型化的產品設計早已被證明為一帖有效的票房強心針。例如薄型手機潮流的開創者摩托羅拉(Motorola)V3系列手機,之所以能如此輕薄的關鍵,就在於捨棄機械式設計,改採電容式觸控技術來實現鍵盤功能。除了可以實現薄型化的系統設計外,採用電容式觸控技術還有其他優勢,例如避免機械式設計的物理磨損問題、以及更自由的人機介面設計彈性等。 電容式觸控技術雖然具備眾多優勢,但在某些應用情境之下,這些優勢反而有可能成為劣勢。例如在以電容式觸控技術取代機械式鍵盤的例子中,觸控式鍵盤雖然不必擔心機械磨損的問題,但使用者卻再也感受不到按壓鍵盤時的觸鍵感。在鍵盤按鍵普遍較小的可攜式裝置上,缺乏觸感有時會讓手指較粗的使用者感到困惑,因為使用者無法透過觸感來確定自己到底按到了哪個按鍵。再者,電容式觸控技術允許使用者以拖曳、畫弧等方式操作系統裝置的特性,雖然讓人機介面設計工程師的創意不再受到機構設計的拘束,卻也更考驗設計者對使用者操作習慣的了解。
電容式觸控技術除了被運用來取代機械鍵盤之外,蘋果與宏達電所各自推出的iPhone與Touch更賦予電容式觸控技術技術全新應用風貌,並將電容式觸控技術的發展帶向新的一頁。 多點觸控成大勢所趨
賽普拉斯台灣區總經理鄧俊生(圖2)引述iSuppli於2008年5月發布的報告指出,觸控螢幕市場逐年成長,自2007年突破兩億台大關後,iSuppli預估2013年配有觸控螢幕之終端裝置,全球出貨量將超過八億台,成長力道可見一斑。而該報告更指出,行動電話將為其中大宗。 鄧俊生透露,該公司至今已在全球出貨超過二十五億顆觸控感測元件,並獲得如樂金(LG)、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宏達電、三星(Samsung)與摩托羅拉等手機製造商之採用,因此近期推出全觸控螢幕解決方案系列,以單一晶片提供多重觸控全區輸入,持續瞄準手持裝置市場。 鄧俊生解釋,該款名為TrueTouch之解決方案(圖3),乃沿用可程式化系統單晶片(PSoC)技術,將系統單晶片架構運用於嵌入式控制設計中,而免去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開發時程或非重複性工程費用(NRE)之高昂成本。
鄧俊生透露,多點觸控全區輸入功能的應用範圍,包括觸控螢幕鍵盤、導航地圖多點建置、手機遊戲等。傳統單點觸控、單按、雙按、水平移動、雙指移動、拉動捲軸及旋轉等動作,也同樣可以執行。 TrueTouch可同時解算所有螢幕區域內的十個輸入點,因此可實現多點觸控全區輸入(Multi-touch All-point),讓開發人員在手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可攜式導航裝置等產品上開發全新使用模式。 |
- Aug 14 Thu 2008 21:48
電容式觸控技術當道 人機介面設計寫新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