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訊 20086 月號 88
文.侯俊宇/王智弘
GPS近期帶來的市場規模極為龐大,除了出貨量屢創新高之外,潛在商機也讓眾多業者垂涎不已。然而,儘管PND市場龐大,但除了要滿足在圖資、影音與人機介面上的多元功能之外,還要達到高精準度,才真正符合用戶所需。本文即從系統設計、新興技術端討論定位精準度的好壞表現。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態勢已經毋庸置疑,根據iSuppli在2007年10月發表的報告,全球搭載GPS手機的出貨量暴增,自2004年的不到五千萬支,可望在2011年突破四億五千萬支,幾乎占了全球手機出貨量的三分之一強。而若是僅估計個人導航裝置(PND)的市場規模,分析機構預估將在2013年達到160億美元、出貨量突破七千萬台(圖1)。

 

資料來源:iSuppli
圖1 2006~2013年PND出貨量與營收預測

 

系統單晶片提供高度彈性 大幅簡化PND設計  

圖2 旺玖科技產品研發處副總經理張思恩透露,SoC可大幅降低系統成本,同時縮減產品尺寸,對於PND產品極具優勢。
如旺玖科技早期致力於智慧型輸出入控制(Smart I/O)產品,以USB及IEEE 1394控制單晶片為主要設計方向;其後則致力於系統單晶片(SoC)的研發,並整合具有競爭優勢的數位多媒體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產品,並在近期獲得不少好評。  

旺玖科技產品研發處副總經理張思恩(圖2)表示,PND的架構複雜,除了最關鍵的處理器之外,還必須涵蓋通訊、電源、I/O、定位、音效、顯示、儲存與記憶體等子系統才能呈現滿足用戶需求的PND產品。尤其隨著新興功能不斷追加,如何帶來高效能與高精準度的PND,就須要在每個環節都精心打造。  

張思恩說,正因為PND架構複雜,又受限於價格與功能的落差極大,因此SoC的出現就有助於各式PND的問世。張思恩進一步解釋說,將各式子系統置入SoC中將有助降低整體成本,也可滿足追求多功能應用的挑剔使用者。  

從PND的等級來看,基礎的PND產品,其SoC需求簡單,只要具備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儲存、顯示、I/O與電源子系統就能順利問世。這樣的架構,好處是SoC不用負擔太多工作,也可視產品需求加入其他應用處理器,再連結射頻(RF)晶片,完成PND的基礎架構。當然,基頻處理器也可以於射頻晶片整合,或是將基頻處理器整合入SoC之中,僅留下射頻晶片獨立運作,更加簡化外部元件之晶片設計。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也還有設計人員為了加強GPS效能,因而加入GPS協同處理器(Coprocessor),或是在SoC中導入軟體GPS,視需求進行不同調整。  

張思恩分析,SoC除了具有低成本、小尺寸與低功耗的優勢之外,也可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多彈性,視需求而打造最適合的產品。  

導入新興定位技術 強化GPS定位精準度  

除處理器與GPS接收晶片/模組規格及效能的精進外,GPS相關業者亦積極尋求其他新的技術,來提升GPS導航裝置的定位效能,進而將GPS延伸至更廣範的應用市場。  

目前正在發展的常見新興GPS技術,包括超低功耗設計、超高靈敏度技術、空間增強式系統(Spac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SBAS)、遠啟動(Far Start)、自我輔助式AGPS(Self-assisted AGPS, SAGPS)、輔助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Assiste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GNSS)、GPS與慣性導航系統的結合(GPS/INS)、GPS基頻處理與其他處理器間的整合,以及多頻多模GNSS接收器的研發。  

其中,AGNSS與GPS/INS由於與定位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的應用發展具有密切關聯,因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曾任職於國際航電(Garmin)並從事GPS設計已長達十年之久的賴盈霖指出,隨著手機內建GNSS接收機和LBS的需求日益增溫,市場預估2011年將有超過30%的手持式裝置會內建GNSS接收機。  

事實上,AGPS的觀念已顯著改善內建在手機內的GNSS接收機性能。目前,手機內建的GNSS接收機係以傳統GPS接收機為主,未來則將進一步擴大至GPS加伽利略的雙模接收機,或是GPS加其他的SBAS相容的接收機,如美國的廣域增強系統(WideArea Augmentation System, WASS)和歐洲地球同步衛星導航增強系統(European Geostationary Navigation Overlay System, EGNOS)。  

另一方面,儘管目前商用的GPS接收機追蹤靈敏度已可達 -158~-160dBm,但在訊號死角或收訊較差的地區,仍難達到精準定位。因此,利用慣性量測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量測接收機的運動,並在同相累加期間為此運動進行補償的超緊密結合(Ultra-tightly Coupled Integration)GPS/INS接收機,已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下一世代GPS接收機最可行的方案之一。  

賴盈霖表示,在超緊密結合架構下(圖3),慣性感測器可直接對GPS的相位/載波和碼追蹤迴圈進行輔助。同時,超緊密結合GPS/INS接收機也可縮短GPS訊號的取得時間,並提高鎖相迴路對雜訊抑制的能力,因此可提供更為精確的都普勒與相位量測。

 

圖3 超緊密結合架構示意圖

 

 

圖4 各種GNSS服務問世時程

 

 

伽利略後勢看好 雙模接收機問世  

伽利略能提供的服務,除了較GPS精準的定位之外,還可延伸出全球物流追蹤、公共環境保全、緊急救難搜尋等。也因為看好伽利略未來在正式商業化後帶來的龐大商機,已有業者針對伽利略系統開發接收機晶片,並計畫藉此吸引追求高精準度與進階應用的客戶採用。  

GPS晶片與模組廠商u-blox台灣分公司業務經理劉彥呈(圖5)指出,近年GPS相關產品眾多,雖刺激出貨成長,卻也難保證產品功能完整。事實上,隨著GPS手機、車用導航系統與PND產品功能間的距離不斷縮小,製造商也必須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才能搶下更多訂單。  

劉彥呈以該公司的GPS晶片產品ublox 5(圖6)為例,由於該產品可提供逾五十個通道數,較現行的二十個多了一倍有逾,因此可同時接收北美GPS與歐盟EU的衛星訊號,並加以統整,以提供最精確的導航內容,更有效避免多徑干擾的難題。

 

點圖放大
資料來源:u-blox
圖6 u-blox 5之產品架構

 

此外,除高精準度外,首次定位時間(TTFF)長短也是判斷產品好壞的一大關鍵。劉彥呈舉例說,若能將冷啟動(Cold)的TTFF時間降到30秒內,將能一舉加快運作效能。而再加上AGPS服務的協助,也允許消費者更新資料,縮短衛星定位時間。
圖5 u-blox台灣分公司業務經理劉彥呈透露,該公司的GPS晶片已可同時接收GPS與伽利略衛星訊號,未來不論是在定位精準度或是延伸服務上,都更有優勢。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許多GPS晶片業者開始投入GPS/伽利略雙模接收機的研發,目前解決方案只會在GPS系統模式下運作,一旦伽利略系統正式提供服務後,消費者只須透過網路下載更新韌體,即可將接收機升級為GPS/伽利略雙模接收機,享受更精準的定位服務。  
此外,近期積極進行市場推廣的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則被視為未來雙模GPS系統的重要候選技術之一,預計將於2009年底之前完成部署工作,並於2010年正式提供初始運作能(圖4)。
也因看好PND未來的發展,各界紛紛針對導航相關應用推出產品,期望搭上這波採購熱潮,增加企業營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