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3【台灣日報】

農業時代台灣民間普遍流傳
「南部壁虎會叫,北部壁虎不叫」
,事實真相如何?

現今一般生物學家,特別是研究兩棲爬蟲
的專家們提出的解釋是,那是不同種的壁虎。
中南部會叫的壁虎,中文俗名謂之「蝎虎」
(學名是Hemidactylusfrenatus),
分布於亞洲、非洲等,台灣則以中、南部為分布中心,
由於其常躲於傢俱中,
隨著搬家而被攜帶至全台各地,但整體而言仍以中、南部為主。
網路上「特有生物研究中心的爬蟲十問之二」說明,
台北仍可發現蝎虎,「也可能會聽到蝎虎的響亮叫聲」;
生物學家又說,「不會叫的北部壁虎」即「無疣蝎虎」,
學名為Hemidactylusbowringii
原本分布於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地區、華南、東南亞及琉球,
但亦由於人類遷居,無意間將之帶往南部及東部等。

換句話說,生物學家認為一般台灣人不察壁虎差異,
誤認為是同種,
因而產生「南壁虎會叫,北壁虎不叫」的傳說。

然而,筆者對上述傳說及生物學家的解釋都不滿意。
一般民眾既然將外觀相似的多種壁虎視為一種,
因而產生「誤解」的傳說,
但台灣號稱大約存在十種或以上的「壁虎」,生物學家又如何
「確定」民間指稱「會叫的叫蝎虎」,
「不會叫的叫無疣蝎虎」?
邏輯上有瑕疵(尤其是後者)。

更且,上述「解釋」似乎認定會叫的「蝎虎」
無論搬遷到何處都會叫,
北部的「無疣蝎虎」搬到墾丁也不會叫,也就是說,
「會不會叫」是一種穩定的遺傳特性,
於是,就遺傳與演化、生態或環境等面向,
筆者要問一系列的問題:壁虎的「叫聲」是由「喉嚨」叫出?
發聲的器官是何?
發聲行為的意義是何?是領域性、求偶或其他原因?
全台灣有無做過詳實的觀察、調查?有無定論?
「會叫」的某族群被遷徙後,不同環境下
,「會叫」的特徵依舊存在?隔數代仍然「會叫」?

台南的蝎虎移居台北之後能否存活?可存活幾代?
是否會發生種間雜交?
或最最根本的問題,台灣到底有幾「種」壁虎?
數十年來,隨著人類行為干擾其原本的自然分布,
究竟原本為「同種」因地理隔離而演化為「不同種」,
還是原本不同種而雜交成混群?
近年來大氣候變遷,小時候聽聞
壁虎會不會叫的分界線,
似乎隨筆者年歲增長而由濁水溪、大甲溪
而遞變為大安溪,如今則似巳無顯著邊界?

查現今的研究報告,有者以粒線體細胞色素核酸系列解析,
有的以食物資源利用分配討論,有人研究區域分化,
林林總總所在多有。
然而,最根本的系列問題是否巳明晰?

筆者不懂兩棲爬蟲類,更從未思考過壁虎問題,
如今因調查大甲鎮植群,
附帶問起壁虎的分類、地理分化或變遷問題,
也花了半天時間拍攝了

一種壁虎,拍到的似乎是
史丹吉氏蝎虎(Hemidactylusstejnegeri)?
查資料似乎尚未查得像樣的、中肯的、誠實的、科學的答案,
更搞不懂有人將「爬蟲」改名為「爬行動物」,
為什麼允許「壁虎」、「蝎虎」根本不是「虎」,
卻仍然可以叫做「虎」?

無論如何,台灣生界的基本研究仍然是海闊天空,
現代研究生多好「偉大的方法論」,卻不願腳踏實地、
質樸勤奮地投入如實研究,唉!此處所檢附的壁虎圖片,
似乎也可叫做「大肚山馬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cjin 的頭像
    jcjin

    jcjin的心情筆記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