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澳洲敢二度升息、印尼基金今年報酬率第一?

實物強權

製作人:孫秀惠 撰文者:楊少強 研究員:蘇鵬元

紙鈔越來越不保值、資源越來越稀有,全球大國搶資源大戰白熱化,因為擁有「實物」,才有影響全球的力量,更是財富保證。《商業周刊》獨家帶你深入關鍵資源現場:澳洲全球最大鐵礦砂出口港、印尼全球最大綠色油田。

在紙幣價值不斷縮水下,金價已站上每盎司1,000美元的高點。(攝影者.程思迪)

財富是什麼?是你皮包裡的新台幣?是銀行裡的美元定存?還是手上的股票?

如果你的大部分財富還是建立在這些「紙」上,不妨來看看這個例子。

二十多年前,有個國家的貨幣,可以用不到一元兌換一美元,當時這個國家欣欣向榮,被國際譽為「麵包籃」。

二 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個國家的貨幣要用上億元才能換到一美元,一個上班族買一瓶食用油,要花掉他三分之一的月薪,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派駐當地的記者 說,一條香蕉的價錢,已經比她七年前買一棟四房公寓的價格,要貴上十五倍。這個國家最近發行全球面值最大的紙鈔——一百兆元,在該國這只夠買兩根香蕉!

這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國家,就是辛巴威。二十多年來,辛巴威政府不斷濫發鈔票,如今物價每年以超過一百倍速度成長,如果你二十年前在辛巴威辛苦打拚,存了一千萬元在銀行,這筆錢原本還可以買幢別墅;二十年後,你把這一千萬領出來,已經連一隻雞都買不起!

所幸,我們都不生在辛巴威,但是,辛巴威的問題卻可能是我們共同的問題。

資源為王的時代來臨!
現金不再是財富保證,實物才值錢


十月二十一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漲破每桶八十美元,創今年以來新高;金價在十月初也創下每盎司一千零六十美元的史上最高紀錄,但幾乎同時,美元兌各主要貨幣的匯價,卻創下去年九月以來的新低。

從去年九月的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幾乎是用大印鈔票的方式來救經濟,美元匯價因此江河日下,著名的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在今年十月初時還注意到,美國政府沒有再宣稱「強勢美元始終是美國的政策了。」

美元不斷貶值,用美元做計價的各種大宗商品,例如原油、黃金,因此不斷上漲,這個情況,就像辛巴威紙幣不斷貶值、用辛巴威幣計價的各種商品不斷漲價一樣。

做為國際貨幣龍頭的美元,當然不是辛巴威幣可比擬。但是問題在於:美元這個貨幣本身沒有任何實物準備,它靠的只是人們對美元的「信心」。

美元隨著美國政府大印鈔票而開始氾濫,其他國家為了對這個國際通用貨幣的匯價保持穩定,也被迫要增加自己的貨幣發行量,這對以信心為基礎的美元,以及以美元為基礎的各國貨幣,所帶來的長期衝擊是可以想見的。

如果連國際貨幣的龍頭美元,都無法成為人們財富的保證,則其他地位更不如美元的鈔票,以及以美元為準備所發行的各種貨幣(包括新台幣),還可能比美元給人們財富帶來更大的保證嗎?

如果紙幣再也無法成為個人財富的保證。那麼,哪一種財富,不會像紙幣一樣在金融危機後蒸發,而且能保值,甚至在未來還可能增值呢?

答案就是「資源」,也就是「實物」,特別是那些珍貴又需求奇缺的資源。如果說過去是「現金為王」,那麼在紙幣不斷貶值的今日,就是「資源為王」;換言之,你手上該握的不是虛的紙幣,而是實物。

「資 源」並不只局限於人們熟知的石油、黃金等,事實上它涵蓋的概念相當廣泛,從燃料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到森林資源如原木;礦物資源如鐵、鋁、銅;稀有金 屬如鎳、鉻、稀土金屬,以及貴金屬如金、銀、白金、鑽石,甚至擁有足以生產大量農作物的土地,都是資源(詳見九十八頁「自然資源不只有石油、天然氣」)。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無法被人為膨脹,蘊藏量有限,用完了就沒有,所以只會越來越值錢。實際上,那些持有鉅額美元外匯存底國家,包括中國、 印度、日本等,早已體認到:未來,實物比鈔票更有力量;與其坐視手上財富隨美元貶值而不斷縮水,不如及早運用,去投資實際的資源,因為擁有實物,才有未來 影響全球的力量,財富也跟著來。

今年八月中國政府宣布對稀土金屬出口設限,就是最明顯例子。

稀土是一組金屬的簡稱,包含化學元素週期表中鑭、鈰、鐠等十七種元素,這些元素被廣泛應用在玻璃拋光、汽車觸媒轉化器、電腦顯示器、照明、電視、藥品、衛星、導航等。人類生活離不開這些稀土金屬的相關產品。

中 國的稀土金屬蘊藏量超過全球一半,主要蘊藏在內蒙古,產量則占全球九七%,已故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二○○六年中國宣 布隔年起將稀土產量削減約一半,稀土價格立刻翻升一到三倍,今年八月中國工信部更提出,中國對稀土金屬出口設置配額上限,嚴禁出口鏑、鋱、銩、釔等稀土金 屬,並禁止外商投資稀土礦山。

如果沒有了這些稀土金屬,人類就得向電視、手機、電腦、光纖、數位相機和醫療顯像設備說再見,此舉當然讓西方國家大為緊張,除了透過輿論與外交途徑向中國抗議,美國還聯合歐盟就中國限制鎢、銻和稀土等稀有金屬出口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

各國砸重金大搶資源!
中國十週花千億元,印度七年購併案破千


這 只是一例,全世界的大國早就已經進入搶奪資源的大戰。今年七月,坐擁三千億美元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CIC),就以十五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礦業公司泰克 資源(Teck Resources),九月時又以八億五千萬美元收購香港大宗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Noble Group)約一五%股權,隔天又以十九億美元投資印尼最大熱煤生產商PT Bumi Resources,短短十週裡就在資源領域投資了四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

十月初,中投又以約十億美元收購哈薩克第二大石油生產商JSC約一一%股權;兩週後,中投又以三億美元收購俄羅斯諾貝魯石油(Nobel Oil Group)四五%股權。

亞洲另一大國——印度,也開始積極搶資源:印度鋼鐵大廠塔塔(Tata)以一百二十億美元購併英、荷合資的Corus鐵礦公司,印度最大鋁業公司 Hindalco以六十億美元購併加拿大鋁礦及鋁業公司Novelis;過去七年印度為了搶資源,已投資超過七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三千億元), 購併案件更超過一千件。

亞洲的先進國家——日本,更早已布局資源領域:日本三菱商事已與澳洲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世界最大鐵礦砂公司)共同出資,在澳洲昆士蘭開發六座煤礦;三井物產也已和英美煤炭公司澳洲子公司共同投資六億美元,擴建昆士蘭州中部 的穆拉(Moura)露天礦;雙日株式會社也收購了菲利克斯資源公司(Felix)的煤礦股權。

中亞的哈薩克,鈾的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位居第二,日本的三井物產和關西電力公司,已經進入當地開採鈾礦。三井物產同時還將觸角伸入俄羅斯,成為俄開放核能戰略領域後,第一家進入其鈾礦市場的外國公司。

今年九月,南美洲的秘魯開放銅礦開採,日本三井金屬礦業也已和英國合資四十億美元,打算盡快開採秘魯銅礦。

從中國、印度到日本,從主權基金、政府到企業,在全球各地搶資源,並不只是消極的避免財富縮水而已,它們還有更積極的目的,那就是全球對資源的需求有增無減,正如評論家南方朔所說:「資源是本,政治和軍事都是為它服務。」

例如非洲的尼日,過去被世界遺忘的尼日,突然炙手可熱起來,原本乏人問津,如今卻因發現豐富鈾礦,成為各強權爭奪的焦點。

例如中國就把本屬於法國勢力範圍的尼日兩個鈾礦區奪走,法國則背後支持當地游擊隊攻擊中國公司,美國則以對抗恐怖主義為名,在尼日礦區附近設立基地,著名的澳洲力拓集團(Rio Tinto,世界第二大鐵礦砂公司)也搶下當地一塊礦區。

除了這些資源戰的「明爭」,還有「暗鬥」:今年初中國國營企業中國鋁業,打算以一百九十五億美元,入股力拓集團,最後卻被澳洲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當 中就傳出是另一家鐵礦公司必和必拓暗中破壞,而中國政府事後還在上海以間諜罪為名,逮捕力拓的四名員工。在這宗事件裡,商業、利益、機密、政治、犯 罪……,完全不亞於電影場景裡常見的驚悚橋段,都是圍繞「資源」這個核心展開的。

澳洲挾天然礦產出頭!
兩大鐵礦公司,掐住全球供應鏈和價格咽喉


各大強權為了資源雖然搶得不可開交,不過對只想保值財富的一般人來說,如何選擇財富儲備的標的才是重點。那麼,在「實物強權」的時代,有哪些國家值得一般人注意呢?

擁有著豐富資源,經濟成長也相當出色的國家,近年來最具代表的就是「A」、「I」崛起——澳洲(Australia)、印尼(Indonesia)。

澳 洲不僅是全球最大黃金、鐵的生產國,它的鉛、鎳、鋅確定蘊藏量為全球第一,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國。除了豐富的資源,它的經濟表現也是二十大工業國 (G20)中最好的。去年金融海嘯以來,澳洲沒有任何一季出現衰退,因為單靠這些天然資源的出口,它在過去一年的出口金額比前一年成長了三二.二%,創下 歷史新高,出口中有超過一半(五五%)是礦產、燃料等資源;它也是最早宣布退出G20財政與貨幣振興方案計畫的國家,今年十月初澳洲宣布升息,理由是該國 經濟已復甦,成為G20第一個升息的國家。十一月三日,澳洲又再度宣布升息,一個月內就已升息兩次,澳洲政府也已經將本會計年度經濟成長率預估大幅調升兩 個百分點。

一般人對澳洲大企業所知有限,然而世界三大鐵礦公司,就有兩家和澳洲有關:必和必拓與力拓這兩家公司因為屢次以高姿態和中國談判鐵礦砂價格,逼迫中國不得不低頭而名譟一時。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鐵礦砂買主,今年九月中國鐵礦砂進口達六千四百六十萬公噸,更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澳洲的必和必拓與力拓,就是壟斷全球鐵礦砂供應的主角。

向來強勢的中國與這些鐵礦砂公司談判,也不得不低頭,硬生生接受六五%的漲價,今年的談判,中國希望「只」漲價四成,然而礦商卻硬是不肯點頭。單單兩家企業就能讓強悍的中國政府讓步,堪稱史上罕見的紀錄。

其實這兩家公司不只有鐵砂,旗下還包括鈾、銅、煤、黃金、鑽石、鋁等,幾乎想像到的重要礦產,這兩家公司都有一份。在資源越來越搶手的未來,這兩家公司的影響力將有增無減。

印尼具替代能源優勢!
生棕櫚油出口世界第一,並開發樹上油田


至 於印尼,它是東南亞最大、全球第十八大經濟體,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自一九九九年起,印尼國內生產毛額(GDP)從未出現負成長,去年即使受到金融 海嘯衝擊,仍交出年成長率超過六%的亮眼成績。今年迄今為止,印尼經濟成長速度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它早已有「第五個金磚國」之稱。

重點之一,是因該國有極豐富的林木、煤礦與天然氣,除了這些「先天」資源外,印尼還有「後天」資源,最主要就是棕櫚油。由於石油價格上 漲,各國紛紛尋求替代燃料,棕櫚油就是廣泛被使用的產品,如今年七月《油世界》(Oil World)統計顯示,去年十月到今年九月,歐盟的棕櫚油進口量增至五百七十萬噸,比上一年度同期大幅成長一四%,德國、義大利皆已利用棕櫚油來發電及提 供暖氣。今年六月印尼貿易部表示,印尼的生棕櫚油(CPO)出口已成為世界第一。而未來他們更積極發展樹上的油田「痲瘋樹」,掌握下一波的替代能源供應。

今年十月二十日,印尼總統蘇西洛(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宣誓就職,他宣布「有效管理印尼豐富的自然資源,」將是促進經濟繁榮的主要方針。

事 實上印尼豐富的資源早已引起國際垂涎。除了今年九月中國的主權基金中國投資,以十九億美元投資印尼最大煤炭生產商PT Bumi Resources外;日本大型資源開發企業——國際石油開發帝石公司,在印尼西海域興建液化天然氣生產基地,也已進入最後階段,建設費用達一兆日圓。

遠在台灣的我們,事實上也深受到這兩個新興資源大國的影響。台灣的電力有四分之三是來自火力發電,而火力發電又絕大多數是來自煤炭,不過台灣的煤礦已經在二○○○年時就全數關閉,隔年就開始一○○%進口,目前台灣煤炭前三大進口來源是:中國、印尼、澳洲。

至於天然氣,印尼是台灣最主要的液化天然氣來源國,占我國液化天然氣總進口量的六成以上,而印尼也因此是台灣少數始終保持貿易逆差的國家。

澳洲與印尼,象徵在「資源為王」時代,新的「實物強權」將興起。當「紙」上富貴已不再成為人們財富保證,投資實物以及擁有實物的國家,才是確保財富的不二法門,從國家以至於個人,這個法則在未來都同樣適用。

*自然資源不只有石油、天然氣

過去提及資源,第一個想到的總是石油、天然氣等礦物原料,其實資源的範圍並非如此局限。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定義: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可以包括以下幾類:

一、礦物資源:包括貴金屬如金、銀、鑽石;稀有金屬如鎳、鉻、鉬;卑金屬如鐵、鋁、銅。

二、燃料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等。

三、土壤資源與水資源。

四、生物資源:包括植物資源如原木、稻米、小麥;以及動物資源如牛、豬、雞、魚。

在這些自然資源中,有些會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耗竭,例如石油、天然氣,尋找新型、可在經濟活動中產生效益的資源便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目標。

有 些國家將重點擺在新能源的開發,包括風力、太陽能發電,或是發展生質能源。不過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提出另一個可能可以解決的辦法:在一篇都市礦山 的研究中指出,若能將日本家電與工業廢棄物中的礦物資源重新回收利用,日本的金、銀、銦、鉛的金屬蘊含量都可以排在世界第一。(文/蘇鵬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