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了可能會有點驚訝:人類仍持續在演化,我們的身體和腦與人類祖先不盡相同,我們的後代也將和我們有所差異。
撰文╱華德(Peter Ward) 
翻譯/涂可欣

重點提要

●一般認為現代智人在更新世之後就不太演化,然而探討全世界族群基因資訊的新研究發現,人類演化速度在農業和城市發展後反而加快了。

●如果我們持續演化,一千年後,在經歷了環境和社會帶來的意外發展後,人類會是什麼模樣?臆測的答案從充滿希望到惡托邦夢魘都有。

若問起人們對未來人類模樣的想像,獲得的答案通常只有兩種。有些人會提起舊時科幻小說的描述:額頭凸起、智商更高的大腦人;另外一派會說人類身體不會再演化,科技已終結了殘酷的天擇,只剩文化仍在繼續演化。

大腦人的說法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科學根據,分析人類過去幾千代的頭顱化石記錄,可看出人類腦容量的快速 增長時期很久以前就結束了,因此幾年前提出上述問題時,大多數科學家都會選擇人類身體的演化已停滯的觀點。但是以DNA技術檢測從前和現今的基因組,卻得 到完全不同的結果,掀起了演化學研究的革命。在現代智人誕生後,不僅重大的基因重組事件仍層出不窮,演化速度甚至越來越快。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在物種形 成初期,體型會經歷最劇烈的改變,然而之後在人類的生理(可能還有行為)上,基因仍繼續引發著改變。直到人類史近期,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類,差異仍是有增 無減,即使到了今日,現代化的生活還是繼續驅動著一些影響行為性狀的基因的演變。

如果巨大的腦不是人類未來的走向,那麼什麼才是?我們的體型會變大或變小?會越來越聰明還是越來越 笨?那些新冒出來的疾病和全球升高的氣溫會影響人類的演化嗎?會有新人種出現嗎?或者當我們把矽和鋼裝入我們的腦和身體後,未來人類的演化就不再取決於基 因,而是科技?我們會淪為主宰地球未來的下一個智慧體:「機器」的建造者嗎?

頭號演化者

追溯人類演化一直是研究遠古化石的古生物學家的範疇。人科動物的歷史可溯至700多萬年前,那時出現 了一小群稱為查德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的原始人,之後人科陸續加入了許多相當多樣的成員,實際數字仍有爭議,我們已知的至少有九種,而且在殘缺不全的化石記錄裡,肯定還 埋藏著其他人科動物的痕跡。由於早期人類遺骸很少能不被動物吃掉而保存在沉積岩中,這個估計數字每年都會隨著發表在論文上的新發現和新詮釋而變動。

每個新物種的演化,都是因為一小群個體與較大族群分隔幾代後,為了適應全新的環境條件而產生改變。在與同類分開久了之後,這個小群體在遺傳路上獨行,最後其成員再也不能與親代族群交配繁殖。

化石記錄告訴我們,現代智人最古老的成員生活在19萬5000年前的衣索比亞,然後擴散到全世界。到 了一萬年前,除了南極洲外,現代智人已成功定居於各大陸,而且也各自適應許多不同的當地環境(以及其他演化驅力),形成現在通稱的種族。分隔在不同地區的 種族彼此顯然只維持著不多不少的聯繫,因此不至於演化成新的獨立物種。在各人種擴散到幾乎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後,我們可能以為演化過程差不多也告尾聲了。

結果實情並非如此。一年前,美國猶他大學的哈彭丁(Henry C. Harpending)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霍克斯(John Hawks)團隊從國際人類基因組單倍型圖計畫(參見2008年8月號〈追溯人類的DNA足跡〉)的資料中,分析了270人的基因標記,這些人分別隸屬四 個族群:中國漢人、日本人、約魯巴人(居住在奈及利亞)、和北歐人。他們發現直到5000年前,至少還有7%的人類基因經歷過演化,大部份的改變都與適應 特殊環境有關,而這些環境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舉例來說,大多數漢人和非洲人成年後都無法消化吸收新鮮牛奶,而在瑞典和丹麥,幾乎人人都能消化牛奶,這 種能力是為了適應北歐有著豐富乳品的環境。

另一個由美國哈佛大學薩貝提(Pardis C. Sabeti)團隊進行的研究,則用龐大的遺傳變異資料在基因組上找尋天擇的痕跡。人類基因組上有超過300處在近期曾為了增進生存和繁殖的機會而改變, 其中包括對拉薩熱(Lassa fever,在非洲肆虐、由病毒造成的傳染病)的抵抗力;有些非洲族群也對瘧疾等其他疾病演化出抵抗力;亞洲人皮膚色素與毛囊發育都改變了;北歐人演化出 較白的皮膚和藍眼睛。

哈彭丁和霍克斯團隊估計,自從我們最早的人科祖先與現代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揚鑣後,過去一萬年來,人類 演化的速度比之前任何時期都要快上百倍。他們認為人類的演化速度加快,是因為人類遷移到各種不同的環境,以及農業與城市發展改變了生活條件,這些改變並不 只是耕種的習慣本身,或是將荒野開墾為農田造成的景觀轉變,而是因為衛生條件差、全新飲食和新型疾病(從其他人或家畜傳染來的)等因素所構成的致命威脅。 雖然有些人對這估計數字有所保留,但對其基本論點都一致認同:人類是頭號演化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