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歐陽承新/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台北市】

廿國集團(G20)第二屆高峰會即將在倫敦召開,會前大國間的角力已如火如荼展開。歐盟與美國爆發應加強金融監管或應優先紓困的爭議;以中國為首的金磚四國力陳應啟用「特別提款權」(SDR),取代美元,作為國際準備貨幣的主張,美方強烈反對;中國支持華盛頓提議擴大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本額的構想,不過基於權責相符原則,要求同時提高其在董事會的表決權;等此,針鋒相對的立場表白,雖然為峰會炒熱了氣氛,卻也同時預告,凡涉及大國根本利益的議題都難以取得共識。

由中俄所倡導用SDR或功能類似「超主權國」準備貨幣,取代「主權國」準備貨幣的主張,無異挑戰美元霸權,全面動搖美國國本的革命性震撼彈!

僚氣濃厚、有錢貸不出去、貸放活動固守教條的IMF,已是千瘡百孔,早應改組或歇業,至於積弱不振的美元也已喪失了作為首要準備貨幣的條件。對此,國際社會出現異聲,由來已久,並不奇怪,值得省思的是:中國為何在此時高調唱衰美元,同時有條件的支持IMF發揮應有的功能。

全球金融大海嘯爆發來,北京決策圈不斷推出擴大內需、上調出口退稅率和退稅範圍,但維持人民幣不貶值的自救措施。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隨後劍橋大學的演說中,溫家寶總理強調面對因人禍引起的金融大海嘯,應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對銀行金融體系的監管、重建國際經濟秩序,並敦促美方維護中國所持有美債的安全。

歐巴馬總統隨即正面回應,表示中國所持有的美債絕對安全。然而就在人行持續買入美債以解美國之危的同時,聯準會卻大手筆推出規模高達兆美元收購國債和房貸抵押債券計畫,導致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和美元同步重挫,中國人行因而蒙受巨大的帳面損失。

為救濟經濟無計可施的美國聯準會採用「數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原本無可厚非,然而聯準會的信用,是建立在中、日等亞太國家和產油國面對微利與風險別無選擇、只能加碼美國公債的政策考慮,這些國家的央行被迫成為聯準會的央行,對後者保釋紓困,實出於無奈;更確切的說,目前這種完全違背貨幣借貸倫理、單向依存、畸型的國際金融秩序,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能存在,那就是「美元本位制」。

在美元本位制的架構下,債權人將印鈔機無償交由債務人根據自身的國內經濟情勢制定貨幣政策,致使債權人只能按照債務人主控的借貸條件被動面對獎懲,還要遵循外部(美國)的借貸條件制定本國的貨幣政策,從而喪失其作為「央行」應有的貨幣自主權!尤為離奇的是:被債權國當作壓箱寶的美元,竟是透過本身不斷對聯準會融資、價位才得以維繫的「債務工具」,倒果為因至此,試問哪一個債權國會甘之如飴?

上述系統性的權責逆反現象,中國人行自然了然於胸,其所以在倫敦峰會前接續重砲轟擊,道理只有一個:美國應交出印鈔機,而不應趁金融大海嘯方興未艾之際干擾國際金融秩序,繼續禍害全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