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8/08/08 04:09

〔編譯羅彥傑、記者王昶閔、王萱儀/綜合報導〕電影「魔鬼終結者」中殺手機器人的「電子眼球」可能成真!史上第一款眼球型攝影機正式問世,專家指出,若進一步結合現有電子眼科技,可望創造出真正仿生物的圓形眼球。

 

領導此一研究的是伊利諾州的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與西北大學,而主要作者包括西北大學華裔教授黃永剛(譯音)。這篇研究刊登在六日的「自然」期刊上。

 

連上電腦即能看到影像

 

動物眼球是圓弧形,但攝影機與人工電子眼視網膜設計,始終受限於平面影像紀錄介面,影像或多或少會被扭曲。科學家要製造曲面的數位感測器,就必須拆解易碎的電子影像材料。但黃永剛團隊藉由製造半球狀的彈性薄膜,將問題迎刃而解。

 

該團隊將彈性薄膜整平,以便將精細的電子材料建基於上,之後再讓薄膜彈回到原本的形狀。當連上細小線路的矽像素彈性網彈回去時,線路就會伸張拉緊,但像素仍原封不動。最後將彈性網從薄膜移植到曲面的玻璃鏡片時,就能產生一個能充分運作的相機,連上電腦後,就能看到影像。

 

黃永剛說:「傳統相機聚焦在攝影距離的中間,但會讓周圍模糊。由於此一相機擁有曲面鏡片,所以能提供全平面清晰影像,就像人眼一樣。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只發展出相機,但這開啟了未來許多可能性,包括應用在人類身上,像是研發能夠觀察腦部的造影設備,人工虹膜或是生物電子眼」。

 

他指出,屆時必須要處理如何將相機連上腦部,以及讓它可以和人體相容。雖然目前這台相機只有二百五十六個感光像素,遠遜於標準數位相機,但研究人員認為很快就會有更高像素的相機問世。

 

研究成員羅傑斯表示:「我們成功把電子零件放在過去辦不到的地方」,「相較之下,圓弧陣列的光感測晶片,更適合當做視網膜植入物」。

 

眼科醫師:難取代眼球

 

專精電子眼研究的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伯剛表示,圓弧形的視網膜設計以後會越來越重要,不過,如果此裝置的目標是想取代人類眼球,最困難的,將是視網膜的視神經的連結介面,這部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