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進入二零零八年,由糧價猛漲帶來的全球糧食危機不但威脅到全球近兩千萬貧困兒童,更造成一億多人陷入貧困。然而在這個背景下,擁有十三億人口中國卻「一枝獨秀」,保證了糧價基本平穩。

     北京「經濟參考報」引述數字顯示,二零零七年全球小麥價格上漲112%,玉米價格上漲47%,但中國糧價僅上漲約10%左右。今年第一季,泰國大米價格一夜之間從每噸330美元飆漲至1000美元,中國糧價卻波瀾不驚。

     據中國商務市場監測,全國糧食零售價格1月4日為4.14元/公斤,5月2日為4.20元/公斤,每公斤上漲6分錢。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表示,中國保證糧食價格穩定,對世界糧食價格穩定起了很大作用。從目前來看,中國國內糧食價格上漲趨勢世界不同步,是比較慢的。如果中國與其他國家一樣價格上漲很快,那麼國際市場價格就更加不一樣了。

     中國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估計,國有糧企現有庫存可滿足一年消費,庫消比高於國際公認的17%至18%糧食安全線水平。

     當前全球糧食危機成因複雜,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不少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忽視了糧食生產。作為一個正在推進工業化、現代化的國家,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堅持糧食自給戰略,強調「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全國糧食自給率高達95%,少量的進口也不是為彌補缺口,而是調劑品種。

     中國政府按照「自給戰略」,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先後實行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嚴格保護耕地,大力發展農業科技

     特別是二零零三年以來,先後推出一系列促進惠農促糧的政策措施,免除了農業稅,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為種糧農民徹底鬆了綁;增加了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並逐年加大力度,到二零零八年已達到九百五十億元。

     「谷賤傷農」,「米貴傷民」。糧價過低影響種糧收入,農民種糧沒有積極性,不利於糧食安全,糧價過高又使消費者難以承受,影響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這一直是國際農產品市場特別是糧食調控的一道難題。

     中國從二零零四年開始探索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發揮極大作用。以此為核心的新型糧食流通體制,成為中國糧食市場的穩定劑。

     幾年來,中國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施範圍先後從秈稻擴展到小麥、粳稻,既保護了農民利益,又掌握了大量糧源。在今年世界糧食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動用中央儲備糧,但市場糧食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國家調控的基本手段就是這些最低收購價糧。

     中國國家糧食局研究員丁聲俊說,國際糧價飛漲背景下中國糧食市場的穩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功不可沒。中國探索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有效的糧食宏觀調控新手段。

     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數字顯示,目前中國國內糧食消費量一兆零兩百億斤左右,產需總量基本平衡。除大豆有一定缺口需依靠進口彌補外,小麥、稻穀、玉米三大品種消費量在八千五百億斤到八千七百億斤左右,產需平衡有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